温氏养猪公司简介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
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是,以肉猪、肉鸡为核心业务的温氏集团,其盈利能力是如此之强。
温氏集团创立于1983年,它2016年的营业总收入达到593.6亿元,同比增长23.05%;营业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86.0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增长89.99%。净利润率高达19.9%!
而中国的电信巨头华为公司,2016年收入为5216亿元,净利润为371亿元,净利润率为7.1%。温氏公司的净利润率是华为公司的2.8倍!
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认为温氏成功的秘诀是创新,主要包括三大创新:第一是体制创新,第二是技术创新,第三则是文化创新。
在体制创新上,温氏早期实施“公司+农户”的模式,现在这种模式演变成“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据说,温氏目前有5600多个家庭农场,这些农场都是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农场主属于温氏集团的事业合伙人,农户和温氏集团是一种合作共赢关系,而不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平台+合伙人”模式。
技术创新为体制创新而服务,比如,温氏集团很早就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使其管理更加信息化,并致力于开发“智能化养殖”平台,为农场主提供全流程服务;温氏的文化创新是保证集团持续盈利的发动机,但是,它并不复杂,也不高大上,其核心关键词就是两个字:共赢。温氏建立了一整套让员工、农户、企业和社会四者共赢的机制。比如,温氏所实行的全员股份合作制,就大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斗志!
温氏:用合伙制管理56000多个家庭农场。

温氏集团主要是养猪养鸡的,去年赚了130多个亿,其实养猪养鸡企业毛利率非常低,为什么他超过了华为这样的企业?我认为它是另类合伙制,温氏构建了6800多个股东,56000多个家庭农场加盟,也是通过合伙制度,通过建立平台,把56000个家庭农场用互联网链接在一起,实现所谓的集约化管理+分布式作业,这就使得温氏通过齐创共享合伙机制,把56000个家庭农场链接到一起。
第一, 实现了轻资产。56000个家庭农场如果完全靠自己投资的话,投资成本非常大。
第二,解决了责任心的问题。如果这个家庭农场是自己投资的,家庭农场主就会全身心尽心尽力做好管理工作。
温氏通过平台化加独立作业、自主核算的经营体,实际上它实现了轻资产、高人力资本、高管理体系,使得它一方面通过平台化、集约化管理实现了规模化,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就实现了集约管理,节约了成本。另外,他解决了责任心的问题。所以温氏是把合伙制延伸到了产业价值链中。
谈到温氏合伙人制度,就不得不提到温氏创始人——温北英老先生。
据《温北英的伊甸园梦》一书记载,右派经历让温北英谨小慎微,低调做人,与人为善。同时,他接触了大量儒家、佛家经典,深信“大同思想”,骨子里又憋着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干劲。
多年后,“大同思想”变成“同呼吸、共命运”的温氏企业文化,温北英也提出了他所理解的“全员持股”资本治理结构,即“同创(业)共富(裕)”。
1978年,温北英被摘去右派帽子,成为新兴县城食品厂的养鸡技术员。五年后,他停薪留职,与其子温鹏程,同宗兄弟温木恒、温金长、温湛,同班同学严百草(又名严居然),县食品公司站长梁洪初,簕竹公社党委书记温泽星,八人各出资1 000元,创办起簕竹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