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加盟靠谱吗?
加盟烘焙靠不靠谱?烘焙怎么样,加盟好不好?首先应该从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判断。以下是烘焙的发展情况和加盟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烘焙简介
烘焙(baking,别称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
烘焙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烘焙后淀粉产生糊化、蛋白质变性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后,面包、蛋糕达到熟化的目的,也能使食物的口感发生变化。
烘焙加盟优势
1、行业优势
烘焙加盟作为知名行业,从行业创立至今,吸引了广大加盟商的关注与认可,为无数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2、产品优势
烘焙根据市场环境适时推出新产品,拥有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能保证店内产品持续不断更新。
3、技术优势
烘焙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为您提供全面的技术培训,让您的店面保持竞争力。
4、培训优势
为加盟商提供专业的管理及培训,经验丰富的区域市场顾问全程指导。
5、服务优势
全程跟踪协助,开业前选店顾问服务,装修,开业全方位合作,提供员工招聘、培训,促销推广等咨询建议规划等。
6、投资优势
在市场分析基础上,选出富有潜质与利润的细分市场,确定加盟商的重点服务(产品)项目及相应营销策略,迅速撕开市场进入突破口,抢尽先机,并最大限度减低了竞争风险、增进获利能力,使更有效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投资回报。
烘焙加盟支持
1、品牌形象支持
统一品牌支持,总部统一的形象识别系统,向经销商提供全套VI视觉识别系统。统一的形象将节省加盟商营销宣传投入。
2、整店输出支持
总部协助加盟商选择店面、商圈评估、装修规划、设备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整店输出加盟店。
3、免费培训支持
专业人员对加盟商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和后期指导,助您快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面包蛋糕品牌。
4、市场运营支持
总部提供全年节假日店铺促销方案,创意与同步,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品牌知名度,更有助于提高产品销量和水平。
5、媒体广告支持
总部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强势宣传推广,在各级电视、包括网络媒体大量投放广告,提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各合作商坐享由此带来的滚滚财源。
6、物流配送支持
物流由本公司代办托运,由本公司承担到物流起运地的费用(短途)。
7、选址装修支持
招商部进行选址核定,根据店面选址,量身设计加盟店装修图,并进行建店装修监控等的全程支持。
8、区域保护支持
总部会对取得指定区域的独家经营权的加盟商实行保护政策,保障加盟商的合法权益。
9、跟踪服务支持
公司总部会不间断的派专人巡查加盟商的店铺,解决加盟商在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协助加盟商处理问题。
烘焙加盟条件
1、年满18周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经济实力较强的自然人。
2、具有合格的合作意识、合格的商业信誉。
3、在本地拥有良好的商铺资源,满足加盟店建店标准。
4、具有一定经济、加盟实力。
5、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资源。
6、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亲切、热情和真诚。
7、认同烘焙品牌经营理念,有认真的事业态度,有志于共同发展烘焙事业。
8、具有合格的加盟心态和开拓意识,能接受总部不定期的培训。
烘焙加盟费用
加盟城市
|
一线城市
|
二线城市
|
三线城市
|
店铺面积
|
60㎡
|
60㎡
|
60㎡
|
烘焙加盟基础费用
|
装修费
|
4.2万元(700元/㎡*60㎡)
|
3.6万元(600元/㎡*60㎡)
|
3万元(500元/㎡*60㎡)
|
设备费
|
10万元
|
9万元
|
8万元
|
进货费/原料费
|
9万元
|
8万元
|
7万元
|
广告宣传及开业费
|
9000元
|
8000元
|
7000元
|
小计
|
24.1万元
|
21.4万元
|
18.7万元
|
烘焙加盟成本费用
|
店面租金
|
8100元/月(4.5元/天/㎡)
|
7200元/月(4元/天/㎡)
|
6300元/月(3.5元/天/㎡)
|
人员工资
|
8400元/月(2800元/月/人*3人)
|
7500元/月(2500元/月/人*3人)
|
6000元/月(2000元/月/人*3人)
|
水电杂费
|
1300元
|
1200元
|
1100元
|
流动资金
|
4.95万元
|
4.41万元
|
3.69万元
|
小计
|
6.73万元
|
6万元
|
5.03万元
|
烘焙加盟总费用
|
投资合计
|
30.83万元
|
27.4万元
|
23.73万元
|
备注:
1、流动资金的算法为(人员工资/月+房租/月)*3个月,四舍五入取整数。
2、以上投资费用为预估,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仅供参考。
|
烘焙知识
一、食品中的色泽
食品中的色泽是鉴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感观指标。食品色泽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
1.食品的着色料——食品的着色料依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1)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都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其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新鲜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质,另一种是食品原料本来是无色的,但在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而呈现出有颜色的食品。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ß;-胡萝卜素、姜黄素、甜菜红、红曲色素、虫胶色素及焦糖色等。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不受剂量限制,是着色料的发展方向。
(2)人工合成色素——现代食品生产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较普遍。人工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可以任意调色。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而得,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因此,在食品卫生标准中,对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严格要求,允许使用的色素只有5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和日落黄。
2.食品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色泽的变化——食品在熟制过程中的色泽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它与食品的组成成分、加热介质的性质、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褐变——褐变是食品比较普通的一种变色现象。当食品原料进行加工、贮存、受到机械损伤后,易使原料原来的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这种现象称为褐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变现象,如面包、糕点等在烘烤过程中生成的金黄色。但有些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褐变,不仅影响外观,还降低了营养价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
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酶促褐变及非酶褐变两大类。
酶引起的褐变多发生在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香蕉、土豆等。当它们的组织被碰伤、切开、削皮而遭受病害或处在不食物的酶促褐变,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热处理法、酸处理法和与空气隔绝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变。因为酶在45%以上、pH值在3.0以下以及经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中、糖水中或盐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变的形成。
非酶褐变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产生的褐变作用,它主要包括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
焦糖化反应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含糖食品产生糖的焦化作用,从而使食品着色。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添加适量糖有利于产品的着色。
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在加热或长期贮存后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在实际工作中,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变,可采用降温、亚硫酸处理、降低pH值、降低成品浓度或使用不易发生褐变的糖类等方法,控制非酶褐变。
(2)淀粉水解——淀粉很容易水解,当它与水一起加热时,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在淀粉不完全水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糊精,糊精在高温下由于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食品在烘烤或炸制过程中便可产生黄色或棕红色。
(3)食品本身含有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类色素、花黄素及植物性鞣质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使食品产生或改变其色泽。
(4)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或熟制的添加适量色素,以改变或突出某些产品的色泽。
二、食品中的香气
香是食品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的香味物质组成,各种香味的发生与食品中存在的挥发性物质的某些基因有密切关系。
食品中的香气有:果香、肉香、焙烤香、乳香、清香和甜香等。
1.香味形成的途径——食品中的香气有的是食物本身含有的,有的是通过生物或化学的途径或降解成气味物质而产生的。形成的途径大体分为生物合成、直接酶的作用、间接酶的作用以及高温分解作用。
(1)生物合成——是指食品中的香气,由天然原料在生长成熟过程中天然合成的,或在后熟过程中形成的。如香蕉在生长期或收获时并不显现香气,而在后期才逐渐显现出来。
(2)直接酶作用——是指食品原料中所含有的酶或加入的酶被活化,使食品原料中的气味前驱物直接形成香气物质而生香,如葱、蒜等香气的产生就是属于这种作用机制。
(3)间接酶的作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形成一些中间物,并作用于香气前驱物而形成香气,如红茶浓郁香气的形成就是间接酶作用的典型。
(4)高温分解的作用——多数食品在加热时都会产生诱人的香气,这主要是发生了羰氨反应,如花生、芝麻、面包等。此处,油脂的热解反应也能生成各种特有的香气。
2.食品中重要的生香物质——在食品加工、熟制过程中,重要的生香物质有水果类香型、牛乳的香气、奶油的香气、芝麻的香气、面包的香气等。
三、食品中的味
1.味觉的概念——食品中的味是判断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从广义上讲,味觉是从看到食品到食品从口腔进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心理味觉、物理味觉和化学味觉。
心理味觉是指在进食前和进食当中,从心理上对食物产生的种种感觉,它包括进食时的环境及食品的色泽、光泽和形状等给进餐者的感觉。
物理味觉是指食品的物理性状对口腔触觉器官的刺激,通常称作“口感”,如口腔感觉到食品的软硬度、冷热、粘度等都是物理味觉。
化学味觉是指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味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进餐时感受到食品的咸味、甜味、酸味、苦味等都是化学味觉。
食品中的味是指非常丰富的,我国习惯上把味归为5种:即甜味、苦味、酸味、咸味和辣味。事实上,味的种类远远不止5种,仅味觉神经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味还有鲜味、清凉味、涩等。
2.食品中味的形成——食品中的味是因食品的可溶性物质溶于唾液或液体食品刺激舌面味蕾而产生的。不同食品的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味感,但构成这种味的物质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有当各种呈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产生味道,通常把衡量味觉敏感性的标准称阈值,阈值越低,其感受性越高。
人们对味觉的感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浓度、温度、溶解度、生理现象等。例如:由于食品温度不同,人们对味的感受程度也不同,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之间,其中30℃时最敏锐,低于10℃或高于40℃多种味觉都会减弱。又如:食品中各种呈味物质溶解度越高味感越充分,否则,食品的味感受影响。
四、食品中的形
食品中的形同样是构成食品感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食品的色、香、味、形四美并存时,其食品才能称之为优质食品。
食品中形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成型,它包括借助模具成型、手工成型、机械成型等方法;另一种是在食品成熟后,通过艺术构思,使成品成型。此种成型方式,可根据食品的需求而形成图案式、几何式、象形式、点缀装饰式等不同形状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