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腊汁肉夹馍品牌介绍
腊汁肉夹馍是陕西省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传统的陕西腊汁肉夹馍的制作方法包括卤汁腊肉的制作(选料与刀工、腌渍风干、卤肉)和白吉馍的制作。主要选用五花猪肉、面粉、高汤等原料加入各种香料和调味料加工而成。
腊汁肉夹馍在2012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口感肉香、馍脆、瓤松软。
肉夹馍的菜品历史
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在馍中”。腊汁肉,在战国时叫做“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秦灭韩后,制作技艺传至秦地长安(西安市),由北魏官员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 有记载“腊肉”制法。
肉夹馍的美食特点
腊汁肉夹馍吃起来应该是肉香、馍脆、瓤松软,不需要加汤汁也是满口流油。
腊汁肉夹馍选用猪硬肋条肉,加以多种中草药,投入滋味浓郁的老汤,文火慢炖而成。风味特别,久贮不腐,瘦不留渣,肥不腻口。白吉馍,这种馍在许多地方叫烧饼,不是蒸熟而是烙熟的。可西安人就说是馍,而不说是烧饼。西安的这种白吉馍是用一种传统的三扇鏊,烧木炭火,慢慢烤烙而成。其特点一是白,二是外形规矩奇特,叫做“铁圈边,菊花心”,三是皮酥里嫩,中心空虚,便于夹肉,四是吃口香甜。因为中心空虚,西安人又叫它两张皮,还叫白吉子。
养价值
腊汁肉夹馍,既快捷又营养,能充分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 水六大营养素。平衡膳食不仅要营养素平衡,而且也要酸碱平衡。
营养小吃建议方案(一):肉类夹馍与蔬菜夹馍、粥同食,这样不仅酸碱平衡,维持人体血液中性偏碱。而且促进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优质蛋白等。
营养小吃建议方案(二):米皮或面皮与肉类夹馍、粥同食。粥不仅可以养脾胃,还可以促进营养的吸收。直提纤消脂。米皮、面皮提供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还含有卵磷脂和麦芽糖酶、淀粉酶、蛋白分解酶等。
肉夹馍的历史文化
樊家腊汁肉早在清末光绪年间,来自厨师之乡陕西兰田的樊炳任举家迁至西安城。在昔日商贾云集,名流往来的南院门一带沿街叫卖腊汁肉夹馍。其间恰逢慈禧避难来陕,她的御厨在外出采购的过程中与樊炳仁相熟,就将宫中御膳调料的用法和火功的掌握倾囊相授。善于钻研厨艺的樊炳仁经过反复研习和尝试,并向同行虚心请教、切磋,终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腊汁肉制作方法,这就是今天为西安所熟知的“西安第一铺”——《樊家腊汁肉》的原形。
西安第一铺
上世纪二十年代,“樊家腊汁肉”的第二代单传人樊凤祥在京城作厨师,后回西安打理家族生意,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改良。特别是他在煮肉的配方里研发了几种香料和辅料,使腊汁肉在色、香、味、形、科学营养方面得到了一次技术革命。独家的配方再加上樊家长期诚信为本的经营,使得“樊家腊汁肉铺”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樊家已历经了百年沧桑。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百姓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樊家第三代传人樊少华在秉承先人“认认真真做事、厚厚道道做人”的经营理念,坚持对樊家腊汁肉的工艺精益求精,对经营品种进行优化调整。向您诠释一个新概念的“西安第一铺”。
肉夹馍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大潮中,樊家人以弘扬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和一种开放的心态,引入了战略投资伙伴、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和高端运营管理专家,响应商务部提出的“振兴中华老字号工程”号召,完成了樊家产业由“樊家腊汁肉铺”--“西安义茂春樊家腊汁肉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樊家腊汁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蜕变历程,使企业摆脱了家族式管理,把传统知名小吃与中式快餐完美结合,通过挖掘樊家百年饮食文化并融入现代餐饮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了科学的法人治理环境,为樊家产业更加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樊家将形成以餐饮连锁为先导,以食品流通为核心,以加工基地为基柱的新产业大格局,通过传承樊家百年饮食精粹,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投资者提供更广的增值平台,为国家发展尽樊家一份薄力!